揭秘:佛山陶瓷发展硬伤是啥

发布日期:2013-03-07 浏览次数:507

陶瓷作为佛山的一张“名片”,在其发展过程中自然离不开当地政府有形之手的引导与扶持。但由于政策层面的摇摆不定,显见已成为佛山陶瓷发展的硬伤。而这种反复与摇摆,在佛山陶瓷的产业调整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甚至在佛山陶瓷大量外移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陶瓷行业整体行情看涨,陶瓷企业迅速向资源地集结的趋势下,任何政策的出台,尤其是影响到当地支柱产业发展的政策出台,其实质是多方博弈的结果。对佛山陶瓷而言,一方面由于其他产区的迅猛崛起,其聚合优势、技术优势、配套优势等不断流失;一方面由于政策上缺乏系统描述与务实梳理,缺乏长远规划与连续性,客观上已使佛山陶瓷企业陷入了“走”与“留”的尴尬。

佛山陶瓷陷入“走”与“留”间的尴尬,根本原因有二:其一,佛山陶瓷的转型效果目前看来尚不明显,而替代佛山陶瓷的新的产业又未成型,政府从实际利益上考量,对企业外迁导致税收上的损失一时间难以割舍;其二,陶瓷污染这一技术上的难题已成为佛山政府长期心病,政府希望用一刀切的办法在短期内进行整饬。而两者之间的矛盾交织,使政府自身也陷入了两难。

在笔者看来,消除当下佛山陶瓷结构调整政策的摇摆性,非有行政与经济双重手段不可。一是通过税收等手段增加陶瓷企业的经营成本,使外部成本内部化,压缩落后企业的生存空间;二是设置一定门槛,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大企业积极引进环保技术,加大对大型陶瓷企业转变生产方式的扶持力度。而行政上手段的含义在于,要遏制某些大型集团处于自身利益的需要而阻碍相关政策的实施。在事关佛山陶瓷提升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政府要敢于出手。

陶瓷企业向来是用脚投票。在佛山陶瓷生产线不断外移而趋向空壳化之时,佛山陶瓷区域品牌是否有效建立,并是否能够在此基础上形成强势的商贸平台与展会平台,恐怕是佛山陶瓷企业考虑“留”与“不留”的权衡点。故此,政府能否制订出前瞻性政策就显得至关重要。

点击排行
 
更多>>名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