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云南省再生经济产业开发研究会

垃圾全资源化再生处理;蓝藻、污泥处理和高速净化水体;有机肥生产技术;噪音屏蔽...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云南省再生经济产业开发研究会主导再生经济产业开发示范项目
新闻中心
云南省再生经济产业开发研究会主导再生经济产业开发示范项目
发布时间:2013-05-03        浏览次数:257        返回列表
       云南省再生经济产业开发研究会(简称研究会)成立于2007年11月,系云南省社科联直属学会。四年来,研究会在省社科联的关爱支持下,充分发挥“综合研究、组织协调、支持推进”的职能,在城乡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污水废水处理、农业废弃物的再资源化、各类电子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危险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指导和协助单位(企业)会员开发了一批产业项目,取得了一批专利,培养了一批专家,并围绕再生经济的产业开发形成了一批理论研究成果,荣获省或州市级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奖励。现将具有代表性的五个示范项目介绍如下:
A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示范项目
      云南省再生经济产业开发研究会副会长单位----云南天远生态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成功投建《云南建水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工厂》并稳定运行多年的基础上,成功研发了多项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湿混装垃圾处理技术与装备。其研发的《城乡废弃物(TR)降解综合处理技术》已成为国内最先进的城乡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处理技术。目前,该项目技术得到了云南省相关部门及昆明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其控股单位-----云南循环经济投资有限公司是云南“省城投”在国家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响应云南省委、省政府打造“绿色经济强省”的号召而成立的专业投资平台。目前采用该技术投资建设的云南晋宁、宜良、石林、富民、绥江、彝良等项目,2012年相继投产运行。该项目技术可将当天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当天处理,当天生产出产品。云南建水项目的成功使用更加完善和集成了该项目技术,充分说明研究会主导引进、吸纳、创新和集成的该项目技术,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技术,它具有资源化程度高、处理时间短、使用年限长、占用土地少、适用范围广、彻底无害化等特点,能将政府或企业垃圾处理资金的不断投入变为可持续赢利,且产出大于投入,可减轻政府或企业的负担,有利于实现垃圾处理的产业化。不仅解决了城乡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其主要生产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农业,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
      第一,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出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每年仅生活垃圾的产量就有440公斤,每人每天产生1.2公斤。全世界每年产生垃圾4.9亿吨,我国就有1.5亿吨,占世界垃圾总量的30%。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累计存放量达70亿吨,而且 “十五”以来还正以年9%的速度递增,比世界年递增率8%高1个百分点。据国家有关部门资料显示,目前全国67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74%的城市垃圾成灾。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很复杂,但大致可分为有机物、无机物和可回收废品等,属于有机物的垃圾主要是动植物和食品类的废弃物,属于无机物的垃圾主要是木制品、炉灰、庭院灰渣,建筑垃圾中的碎砖瓦、水泥块、装修材料等,可回收的废品主要是金属、橡胶、塑料、废纸、包装品、玻璃制品等。我国城市垃圾的特点是无机物含量高于有机物含量,不可燃成分高于可燃成分。
      第二,云南省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十五”以后,由于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工业快速发展,基本建设不断扩大,城市居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大幅度提升,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各种废弃物的大量产生,特别是生活垃圾、工业“三废”和建筑装饰废品不断增加。据调查,全省县以上城市,仅生活垃圾日产量少则一两百吨,多者数百吨以至上千吨,昆明市仅城区日产生活垃圾高达4200吨。据省环保局统计,2006年全省城市生活垃圾仅纳入环卫管理的清运量就达510万吨,2007年上升到536.6万吨,增长5%。这些城市废弃物中虽然部分被城乡个体、回收公司收购,但仅占废弃物总量的7%左右,而大量的则采取了随意抛撒、露天堆放的处理方法。近几年少数城市采取卫生填埋和焚烧发电的方法,也只是刚起步,而且这些方法还带来不断占用土地、污染土质水质和产生新的污染问题。
      第三,城市生活垃圾的影响。
      城市中大量的生活垃圾及其它废弃物的存在和粗放管理的现状,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城市卫生脏乱,市容不洁;造成空气污染,并污染地面和地下水质土质。2007年,全省15个主要城市的30个城市河流(水域)中,总体水质为重度污染,其中劣V类标准水质重度污染19个,占60%以上,重要原因是城市污水和城市垃圾的影响;损害城市形象,影响对外开放;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健康,有的地方甚至影响到人的生存环境。“十一五”期间,云南的城市化水平已提高到36%,近几年城市生活垃圾正以8%年左右的速度增长,而且各类危险废弃物、医疗垃圾在大幅度增长,如此严峻的形势告诉我们,城市垃圾的处理已到迫不得已、时不我待的地步。
      第四,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状况。
      从云南到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都是同一种模式,同一个机制,即把垃圾的处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由政府统一包揽,政府投资,政府建设,政府经营,全国各级财政每年需要拿出300亿元用于生活垃圾的处理。从深层次分析,由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总体水平很低,基础设施落后,城市垃圾的二次污染导致城乡结合带区域环境恶化,形成一个“垃圾产生量增加——环境污染加重——治理费用上升——财政资金不足”的恶性循环。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我们片面地把垃圾处理看成是公共性社会福利事业,实行政府管理,垄断经营,政府全面负担了城市垃圾处理设施投资、建设、运行和管理的所有费用,而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即造成了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落后和处理能力不足。以垃圾设施的建设投资为例,社会资本的投入只占2%;二是开征垃圾处理费的政策远远没有落实,云南多数县以上城市向常住居民收取了很低标准的垃圾处理费,有的县每年收上一二十万元,还不够环卫部门的工作费用,处理设施建设根本谈不上。
二、目前处理生活垃圾的几种方式的比较
      减量化产生,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是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和开发的目标。然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目前我国较为普遍的几种垃圾处理方法中,填埋占70%,堆肥占20%,焚烧占5%,其它占5%,资源综合处理只是凤毛麟角。这些方法各有利弊,比较起来,领先水平的还是资源综合处理方法。
      第一,填埋法。
      填埋是一种消极的、被动的垃圾处理方法。虽然这种处理方法投资较少、工艺简单、处理量大,并较好地实现了地表的无害化。但是,填埋的垃圾并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残留着大量的细菌、病毒;还潜伏着沼气隐患;其渗漏液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资源,所以,这种方法潜在极大危害,会给子孙后代带来无穷的后患。这种方法不仅没有实现垃圾的资源化,而且大量占用土地。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明令禁止填埋垃圾,欧洲的垃圾填埋量已降至20%以下。我国政府的各级主管部门对这种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有了认识。
      第二,焚烧及焚烧发电法。
      焚烧的优点是处理彻底、快捷,把垃圾转化成了热能,也实现了垃圾的资源化。但是,对垃圾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二噁英的处理,给该方法酿成了极大的缺陷。而且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没有分类,这种混合型垃圾热值很低,平均值只有1200大卡,有的仅有800大卡,比发达国家的平均值3200大卡低的很多,发电还需要大量的配煤或燃油助燃,使该项目的投资和运行成本非常昂贵。我国目前建成的部分焚烧发电厂都处在亏损状态下运行。况且我国一般中小城市垃圾的产生量比大城市总量少,极不适用该项目技术。
      第三,堆肥法。
      该方法有投资少、易操作的优点,但存在着以下致命的缺点:(1)堆腐时间长,一般需要三周至一个月,堆积污染严重;(2)有机物降解不彻底,残留物仍会造成环境污染;(3)堆肥产品杂质多,对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没有有效分离,长期使用堆肥产品会造成土壤表面沉积,板结并破坏土壤、危害农作物;(4)堆肥过程中,氮营养被大量释放,磷、钾化合物被降解,致使肥料质量低下,广大农民不愿接受,市场难以开拓。
      第四,资源化综合处理法。该方法针对不同属性的物资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有效处理利用。其结果是将金属、玻璃、橡胶分选出来直接销售;将废旧塑料回收再生利用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将有机质脱除重金属生产高效有机肥用于农业种植;将不可回收的可燃物生产RDF垃圾衍生燃料作能源使用;将危险废弃物和脱除重金属送有资质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
      几十年来的实践表明:中小县(市)生活垃圾处理,填埋的结果就是“花钱来挖坑、收钱来埋钱”,焚烧的结果更是“花更多的钱来建炉、收钱来把钱烧掉”,最终两种处理结果都是“只有投入而没有产出”;堆肥“不能解决重金属超标”最终因产品没有销路而导致推广失败。
三、 (TR)降解综合处理工艺技术
      “(TR)降解综合处理技术”经过多年的试验运行,目前已成为“中国中东部中小城市唯一经济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该技术摒弃了传统的堆肥、填埋和焚烧等垃圾处理方式,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作用,在处理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城乡废弃物处理“资源利用最大化、处理过程无污染、工厂区域无蚊蝇、生产过程无臭味、最终基本无剩余”的资源化综合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