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目前国内大多数新型干法窑的设计都对炉窑之间一、二、三次风的匹配相当重视,所以在三次风总管道上都安装了一套负压表和一套热电偶装置,大多数生产单位在三次风(两条)分支管道上也都各自安装了一套负压表,用以监视风管内负压和状况;很多生产单位却恰恰忽视了生产实际过程中,因三次风管内部状况发生变化而造成的两条支管之间负压和风量的不平衡,从而导致其对生料分解率、熟料煅烧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导致对分解炉产生不良影响,造成炉壁耐火砖或浇注料的塌落。在DCS操作界面上,有些程序设计部门也只对三次风阀门开度作了屏显;有些安装单位在安装时,对负压管的安装位置重视不够,随意性很大;而许多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对负压管出现堵塞和烧损状况重视不够,未能及时处理,以致造成不可预想的后果。
我公司2500t/d干法熟料生产线于2004年6月建成投产,长期在高温环境下运行,三次风管曾发生过如下现象:
(1)内部浇注料和耐火砖塌落、风(支)管烧红烧通漏风,风压平衡受到破坏;
(2)三次风(两条)分支管道的三次风阀烧损,但烧损程度不一,阀门开度相对都增大了,但增大幅度又不同,风压平衡受到了破坏;
(3)入三次风(两条)分支管道的负压管头部烧损、锈蚀腐烂、管内灰尘堵塞,干扰负压值的准确测量。与此同时,由于两条支管的路径不同、弯度曲率不同、风阻系数就不会一样。
因此,在对三次风阀门开度调节上,尽管有刻度作为依据,但在多种可变因素测定的基础上,仍不可能使之达到精细化之“动态平衡”。2007年10月21日,我公司分解炉接近锥体部的上段部分就出现了一起耐火砖塌落事故,被迫停窑两天。
2007年底,公司在对窑系统大修时,就在三次风管两条支管上对负压表(型号为EJA110A,模式为S2,量程为-1~0kPa)的位置进行统一布置,均设在三次风管阀门后、距离分解炉入口1m远( 原来的负压管入口距离调节阀门后1m远、并且处于支管弯道处),这样的布局不会因在阀门附近负压突然增大而影响支管负压真实值的测量,也不会因为弯道风力产生向心加速度而造成与分解炉入口处的风压产生数值偏差。这样,两支管测出的负压值相比较,绝对值误差最小。
有些生产单位在DCS操作界面上只有三次风阀门开度屏显,而无负压值显示(我公司就是一支有,而另一支没有);或者根本就没有安装支管负压表;或者负压管表堵塞损坏而未能修复。那么在这里介绍一种简捷方法,可将负压数据显示定格在视屏界面上,即:现场安装负压表后,将其接线电信号4mA~20mA DC(国际统一标准信号)经现场中继站引至中控室,利用PLC(可编程序控制器)制作程序,制作步骤如下:
(1)打开WINCC资源管理器→打开变量管理器→STMAITC ST PROTOCOL SUITE→TCP/IP→窑尾→F-analong-in→在打开的界面中点击“右键”→新建变量( 我厂设备编号为“FP08”,量程为-1000~0”)。
(2)打开图形编辑器→打开对应的图形(我厂图形名称为“KILNINLET.PDL”)→新建“输入/输出域”→在“输入/输出域”选项中进行各项设置(输出值“FP08、0.00000,十进制,格式为s9999”)。
(3)保存退出,运行WINCC,与现场校对数值。
我公司经过改造,中控操作就像引进了一部更先进的“CT扫描向导”,结合窑前窑后、烟室及分解炉运行参数,操作员在中控室内即可对分解炉的状态掌握得一清二楚,并可对三次风阀门进行调节,为安全生产、提质增效创造了有利条件。
浅谈负压表在三次风管上的设计与合理布置
发布日期:2013-06-09 浏览次数: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