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商品混凝土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商品混凝土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这些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常州等地的商品混凝土使用率已达60~80%,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然而,在一些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商品混凝土的使用率还很低,甚至没有。可见,商品混凝土的发展空间还十分巨大。
二、使用商品混凝土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1.企业财务效益
北京、上海、常州、天津等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经营统计资料分析表明,与现场搅拌混凝土比较,使用商品混凝土可获得如下经济效益:
(1)建筑施工单位用工降低,劳动生产率提高:一般生产商品混凝土0.25工日/m3,全员产值2.5~3.0万元/人•年;现场搅拌0.35工日/m3,产值一般间0.8万元/人•年。
(2)节约原材料:测算和分析表明,应用商品混凝土可节约水泥8%,砂石12%左右。
(3)促进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大大提高设备利用率。
(4)提高混凝土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
2.社会经济效益
(1)相关部门获利明显:统计表明,应用商品混凝土节省了许多单位的费用支出,普遍受到欢迎。如,节省砂石及中间储料的堆场租用费0.9元/m3,水泥包装袋费用节约1.75元/m3。现场建材堆放场地租用费等节约2.40元/m3,现场临时水电及设施费4.00元/m3等。
(2)加快施工进度,提前发挥投资效果。
(3)促进水泥工业和混凝土新技术发展及其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3.环境效益
当今社会环保问题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环保问题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应用商品混凝土环境效益十分显著。首先它不需要在现场堆放材料及中转材料,避免了城市的脏、乱、差现象;其次,从根本上消除噪声、粉尘、污水等污染,改善了市民工作、居住环境。
三、国家大力提倡,为商品混凝土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八十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商品混凝土的发展,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措施。1987年建设部印发了《关于“七五”城市发展商品混凝土的几点意见》,明确了发展预拌商品混凝土的方向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1990年国家建设部印发的建〔1994〕490号文《建筑业重点推广应用10项新技术》中,又把推广商品混凝土和散装水泥应用技术列为重点推广的首要内容。“八五”期间,建设部安排国家支持施工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贷款的11亿人民币中,有5亿元之多(不包括企业自筹)用于支持预拌混凝土的发展。在国家“九五”规划中,又明确要求“九五”期间全国预拌混凝土的产量要比“八五”末期翻一番,商品混凝土占现浇混凝土的比重增加到20%。最近发布的我国《散装水泥发展“十五”规划》中明确规定,到2005 年,我国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将力争达到3 亿m3,预拌混凝土占混凝土浇注总量的比例达到20%,其中大中城市要达到50% 以上;直辖市、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旅游城市将积极发展预拌混凝土,从 2003 年12 月31 日起,禁止在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其他城市2005 年 12 月 31 日起,禁止在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国家发展商品混凝土政策的力度加大,对我国商品混凝土发展的提速必然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我国发展商品混凝土的前景
发布日期:2013-06-07 浏览次数: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