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产的发展,焊接技术的应用愈来愈广泛,与此同时,伴随出现的各种不安全、不卫生的因素严重地威胁着焊工及其它生产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为切实保护工人的安全与健康,国家经贸委于1999年发布的第13号主任令《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和国家标准GB5306—85《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中都明确规定:金属焊接(气割)作业是特种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者,称特种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与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并经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经贸委统一制作的安全技术操作证后方准独立作业。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这些作业的人员,即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及行为对于安全状况是至关重要的,许多重大、特大事故就是因为这些作业人员的违章造成的。鉴于特种作业人员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性,《劳动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等法律法规都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管理提出了要求。原劳动部曾发布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劳安字[1991]31号)、《矿山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资格考核规定》(劳部发[1996]35号)等规章。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发证工作,已经成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
职工在焊接切割工作过程中需要与各种易燃易爆气体、压力容器和电机电器接触。焊接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有害粉尘、弧光辐射、高频电磁场、噪声和射线等。上述危害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引起爆炸、火灾、烫伤、急性中毒(锰中毒)、血液疾病、电光性眼炎和皮肤病等职业病症。此外还可能危及设备、厂房和周围人员安全,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学习焊接安全技术的目的在于使有关的管理人员、操作工人掌握焊接操作的基本原理,操作安全及防护的方法,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88)及各项有关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以及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及时做出适当的处理,从而保护操作者自己和周围人员及厂房设备不遭到损害。随着焊接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劳动保护的措施也要不断地发展才能适应安全工作的需要。焊接安全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防火、防爆、防触电以及在尘毒、磁场、辐射等条件下如何保障工人的身心健康实现安全操作。焊接工人只有详细地了解焊接生产过程的特点和焊接工艺、工具及操作方法,才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焊接安全技术的措施,严格地执行安全规程和实施防护措施,从而保证安全生产,避免发生事故。
学习焊接切割安全技术的必要性
发布日期:2013-04-28 浏览次数:591